一、取得汗位
乾隆十年(1745年),随着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去世,这一地区陷入了权力真空的状态。噶尔丹策零去世后,他的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继承了汗位,然而他因治理不善,很快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并最终被废黜。这导致了准噶尔内部的一系列权力斗争。
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准噶尔部的贵族们选择了噶尔丹策零的庶长子喇嘛达尔札作为新的首领。喇嘛达尔札在位期间,努力维持与清朝的关系,并且积极抵抗来自沙俄的侵略威胁。这段时间里,喇嘛达尔札成为了阻止沙俄进一步南下的重要屏障。
然而,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沙俄尝试通过收买当地领袖的方式来削弱准噶尔的力量,进而实现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他们试图通过收买辉特部的台吉阿睦尔撒纳以及准噶尔部的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让他们推翻喇嘛达尔札,从而建立一个受沙俄控制的傀儡政权。然而,这个计划并没有成功,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选择了逃离,投奔了哈萨克。
喇嘛达尔札得知两人逃跑的消息后,派遣军队去追捕他们。但是,阿睦尔撒纳并没有束手就擒,反而策划了一次反击行动。他唆使达瓦齐秘密集结了一千五百名精锐士兵,并且选择了一条经过达勒奇岭的隐蔽山路,目的是要绕过喇嘛达尔札的防备,直捣黄龙。他们利用内部的背叛者作为内应,并且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方式,最终在伊犁成功杀死了喇嘛达尔札,达瓦齐因此夺取了汗位。
二、反目成仇
在达瓦齐夺取汗位之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给予阿睦尔撒纳一定的奖赏,将塔尔巴哈台的牧地赐给了这位功臣。同时,对于清朝,达瓦齐采取了表面上的归附姿态,试图通过这种策略来稳定内外局势。然而,达瓦齐的个人品行和治国方式并不令人满意,他沉迷于享乐之中,忽视政务,甚至比前任喇嘛达尔札更加不得人心,导致准噶尔部内部出现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不满现状的人开始寻求改变。其中一位名叫纳默库济尔噶的归降者便趁机发动了一场叛乱,意图取代达瓦齐的位置。然而,这场叛乱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被迅速镇压,阿睦尔撒纳不仅帮助达瓦齐平定了叛乱,还亲手处决了叛乱的领导人。
尽管阿睦尔撒纳表面上忠于达瓦齐,但实际上他一直觊觎着汗位,但由于自己并非准噶尔的直系血统,难以得到贵族们的广泛支持。因此,他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通过拥立达瓦齐来积累自己的实力,并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控制区域,为将来夺取汗位做准备。
然而,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因为阿睦尔撒纳的帮助而变得亲密。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朝皇帝乾隆帝派使者到达瓦齐处,提出了一个分配领土的方案,建议由清朝直接管理伊犁以北直到阿尔泰山的大片土地,而达瓦齐仅保留博罗塔拉以南的区域。这样的安排显然触及了达瓦齐的利益底线,他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这标志着达瓦齐与阿睦尔撒纳之间的联盟彻底破裂,双方开始互相攻伐。
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达瓦齐亲自率领大军向阿睦尔撒纳发动进攻,沿着额尔齐斯河展开军事行动。面对强大的攻势,阿睦尔撒纳无力抵抗,形势岌岌可危,最终被迫向清朝寻求庇护。
三、众叛亲离
乾隆年间,随着准噶尔内部的混乱加剧,尤其是达瓦齐上台后实行的高压政策,导致了该地区局势日益紧张。由于达瓦齐的统治方式激化了与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天山南北的各民族纷纷选择逃离或者反抗,有的则转向了清朝寻求庇护。
乾隆十五年(1750年),准噶尔宰桑萨喇尔对达瓦齐的统治不满,率领约一千户部众脱离了准噶尔的控制,投奔清朝。这一举动不仅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