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慈禧太后:龙袍下女人的权力之路(8 / 10)

然而,慈禧的这一决定遭到了以刘坤一、张之洞为首的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在地方督抚的反对下,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五月二十九日,她电谕李鸿章、李秉衡、刘坤一、张之洞等沿海沿江各督抚,说明此次宣战并非“衅自我开”。当天下午,慈禧命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并在北御河桥竖立木牌,表明“钦奉懿旨,力护使馆”。

六月初三日,慈禧在给各驻外使臣的谕旨中,虽然仍坚称此次兵端并非“衅自我开”,但将义和团从“义民”改称为“乱民”,并表示将设法惩办“乱民”。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攻面前,慈禧一方面继续坚持“断无即行议和之势”,要求各省将军督抚“务将和之一字先行扫除于胸中”,认真布置战守事宜。另一方面,她却分别致国书于俄国、英国、日本三国君主,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紧接着,慈禧调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与列强谈判做准备。尽管慈禧仍然利用义和团,但她在此之前已经下令,对那些“结党成群,肆意仇杀”的义和团成员按照土匪章程惩办。

随着战局的发展,天津于六月十八日失陷。六月二十一日,慈禧分别致国书于德皇和美、法两国总统,请求他们“设法维持,执牛耳以挽回时局”。同时,慈禧下令荣禄停止攻打使馆,并令总理衙门给各使馆送去食物。然而,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七月十八日,八国联军攻陷通州,二十日进入北京。

七月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在仓皇中装扮成民间妇女,带着光绪帝、皇后、瑾妃、大阿哥及王公大臣十二三人,在两千余名兵勇的护卫下出逃。在出逃前,慈禧下令将请求让光绪帝留京的珍妃投入乐寿堂后的井中,并指定奕匡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帝国主义进行谈判。

八月十四日,慈禧一行到达山西崞县,正式发布谕旨,将义和团视为肇祸之由,并表示“非痛加除不可”。她试图将责任推给义和团,以此换取侵略者的谅解。然而,各国使臣要求慈禧归政,并惩处支持义和团的王公大臣,同时要求慈禧和光绪帝早日回銮。在侵略者的压力下,慈禧于闰八月初二日发布上谕,惩处了载勋、溥静、载濂、载滢、载漪、载澜、英年、刚毅、赵舒翘等主战或支持义和团的大臣。但对于回銮一事,慈禧不愿意回到北京,因为这意味着光绪帝可能会恢复自由,行使皇帝的权力,而她则不能再干预国政。因此,慈禧不仅不回銮,反而继续向西行进,于闰八月初八日离开太原,前往西安。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交涉,参与武装侵略的国家增加了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拟定了“议和大纲”十二条草案。十一月初一日,奕匡、李鸿章从美国使馆抄得这份“议和大纲”,立即电告军机处,转呈慈禧。慈禧得知没有将她列为祸首,也没有要求她归政光绪帝,如释重负,当天就电复奕匡、李鸿章,原则上同意“议和大纲”。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1年2月14日),慈禧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尽快达成和议,慈禧接受了帝国主义的所有条件。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奕匡、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自西安行宫启程,取道河南、直隶回京,在开封度过了她的六十七岁生日。十一月二十八日(1902年1月7日),慈禧回到北京,结束了她一年零五个月的流亡生活。

七、风雨飘摇

庚子事件对慈禧的打击极大,她曾对侍臣表示:“吾不意乃为帝笑!”为了挽回颜面,讨好帝国主义,欺骗民众,并抵制革命,慈禧在西逃途中就开始以光绪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