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磷火舔开忠骨色,大荒沉夜照孤星(1 / 10)

卷首语

《大吴玄夜卫秘档?德佑三年事》详实载曰:春四月庚申夜,太保谢渊竟以 “通敌谋逆” 之莫须有罪,被处以弃市之刑。受命监斩者,乃兵部侍郎李仁。行刑之夜,寒风似刀,割面生疼,刑场四周火把摇曳,光影在众人脸上跳跃,映出一片森然。

当那寒光一闪,谢渊颈血喷溅而出,洒落在冰冷的冻土之上。李仁目睹此景,心中如遭重锤,五脏六腑似被一股无形之力狠狠搅动。待归府之后,竟止不住地呕血半升,整个人摇摇欲坠。

自那日后,李仁阖门谢客,府门紧闭,宅中一片死寂。连续三日,他未上朝理政,只是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仿佛与外界隔绝。

而李仁之孙李肇所着《秋灯闻见录》亦存有证:“先大父每提及谢太保之死,神情必凝重万分,每每抚案长叹,继而垂泪。其指节因用力紧握,泛出一片惨白之色,久久不语。良久,方缓缓道出:‘那晚的血,溅在冻土上,比三九天的冬雪还凉,粘在靴底,暖不透。’话语间,满是悲怆与无奈。”

今时今日,吾等依据此两则珍贵史料,又缀以李仁残简之中尚未刊印之语,试图细致入微地还原那个寒星黯淡,坠于刑场枯树之上的凄凉之夜,再现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悲歌。

一、待斩——霜啃镣牙裂冷声,鬼火啄灯血影横。旧恩淬刃锋先颤,骨里秋寒比雪生。

二、刑刃——鬼头刀起裂风腥,血溅颓墙作赤铭。磷火舔开忠骨色,大荒沉夜照孤星。

三、归程——血痂粘靴碾鬼声,寒星坠地作磷灯。冤魂絮绕青碑冷,犹唤清官雪罪名。

四、残烛——烛泪堆灰洇血章,兵符啮指冷霜长。孤灯照见旧年甲,犹有刀痕渗月光。

五、惊梦——烽烟化鬼扑床寒,刀痕剜骨透衣残。德胜门影沉如墨,犹听当年战鼓酸。

六、早衙——朝衣结霜立鬼墀,牙咬唇血忍哀思。惊雷待碾奸魂骨,雾锁金銮待破时。

七、对质——铁证凝血叩丹墀,奸魂脱壳语如痴。北番使者牵凶线,血字昭昭照佞皮。

八、棺前——檀棺吞泪血濡裳,指抚棺纹冷透肠。忠烈名镌枯骨上,字生寒芒刺夜长。

九、路祭——麦饼渗血奠孤魂,怨魄牵旗过野坟。老妇哭残棉絮暖,秋风吹落旧时恩。

十、安魂——钟撞坟林鬼气醒,血沸肝肠恨未平。秋菊饮红开似火,忠魂借艳照丹青。

第一节 待斩

德佑三年的春,来得比往年更烈些。朔风卷着枯叶掠过金陵城的雉堞时,连皇城根的石狮子都似冻得缩起了爪。便是这样一个寒夜,《大吴玄夜卫秘档·德佑三年事》的竹册上,落下了一笔浸着凉气的记载:“秋七月庚申夜,历仕三朝、曾护驾于危难之际的太保谢渊,以‘通敌谋逆’罪弃市。监斩官,兵部侍郎李仁。是夜刑毕,仁踉跄归府,甫入内堂便呕血半升,青衫染赤。自此阖门谢客,三日称病不朝,廊下铜环蒙尘,竟无一人敢叩。”

玄夜卫的秘档素来简冷如铁,字字只记其事,不载其情。可这份冰冷,终究被时光里的私语焐出了褶皱——李仁之孙李肇,在《秋灯闻见录》中为祖父补全了那些未说出口的震颤:“先大父晚年卧于病榻,每忆及谢太保弃市之夜,必推枕坐起,枯手抚案,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泪珠子砸在砚台里,混着残墨晕开一片昏黑。良久,方哑着嗓子道:‘那晚的血,不是热的。溅在冻得硬邦邦的刑场土上,滋滋地冒着凉气,比三九天护城河里的冰碴还凉。粘在靴底,走了三里路回府,竟还是冰的,暖不透啊……’”

岁月剥蚀了刑场的血迹,磨平了监斩台的木痕,却磨不去亲历者骨血中的寒意。谢渊临刑前是否有呼号?李仁举刀时眼神看向何处?寒星之下,刑场枯树的枝桠间,是否曾掠过一只惊鸟的哀啼?这些秘档未载的细节,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