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前去南洋找西方人买来的,花了很大的价钱。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
为了改善操作性能,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入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
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
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
当时的主要海船——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西班牙“盖伦“船则结合了这两类船型的优点,因此久负盛名。
它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
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的威风凛凛的“卡拉克”型帆舰也因为操纵性不佳,在1588年7
月的海战中败给了英国以吨位较小的“盖伦”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
这次海战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与英帝国的崛起。
当人们想到盖伦帆船时,西班牙就会立刻浮现在脑海之中。
之所以西班牙如此紧密地与盖伦帆船联系在一起,或许只不过是因为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西班牙全心全意地采用盖伦帆船作为它的远洋货船与战舰的首要选择。
除此之外,在考虑西班牙与盖伦帆船时,我们当然会联想到财宝船队。
满载新大陆财宝的西班牙盖伦帆船总会激发我们的想象,纠缠我们的思绪。这些财宝船队被称为flota西班牙语,船队。
在西班牙3个世纪的新大陆统治的早期,财宝船队就已经发展而出,并成为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盖伦船,另一个就是宝船了。
刘元昭让人打造的是郑和宝船,传说图纸是被烧掉了,气势只不过是被人藏起来罢了。
这也是他让神盾局花了大价钱才弄出一份。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
现代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
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这么大的宝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而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45米。
所以,如果宝船是从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话,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