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百姓都侧耳倾听,感情王爷这是要辟谣了?
“有人说本王来陈国的目的是为了敛财,这是不是谣言,本王说了不算,本王只能说一句来日方长,拭目以待。”
这种事怎么说,你要是说你不是来敛财的吧!肯定没人信,好话谁都会说,可好事并非是人人都会做。
修者修行,虽是苦修,可有钱铺路,登山顺遂,谁有愿意步步苦修呢!
冬落也没有跟长安百姓做什么保证,这种事是看做的,不是看说的。
正如他说的来日方长,拭目以待。
说完这事之后,冬落又接着说道“本王最近一段时间不再长乐官中,也不在长安,而是去了陈国各城巡
查。”
百姓们恍然大悟,难怪之前王爷不是从长乐宫,而是从百姓中走出来了。
“本王这一路上写了几首诗,本不欲卖弄的,可本王也听说了有人说我在洛阳楼写的那一首诗是抄的,本王也不想辩解什么,因为本王觉得诗写得好,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酒喝。与其写好诗,倒不如好好想想让百姓们如何吃上饭,如何喝上酒。”
毫无意外,冬落这一席又引起了一阵欢呼。
“王爷,你绣口一吐,便是青山翠竹,摇曳生姿。还请王爷将巡查路上写下的诗与我等说说,也好让我等学习学习。”
“是啊!王爷,精神食粮它也是食粮,我们吃上了饭喝上了酒,口腹之欲是满足了,可这精神还很匮乏啊!”
“王爷诗名无双,还请王爷为我陈国文坛添砖加瓦。”
……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想要冬落将他所说的他这一路上写下的那几句诗念来大家听听。
最近一段时日,冬落的诗名可谓是一涨再涨,已经涨至了巅峰。当初秦疏雨等人可是知道范思远此举的目的,便是想要以盛名来压挎冬落,让其为盛名所累。可当初秦疏雨非但没有横加阻拦,反而在暗处推波助澜,说什么一城一国之盛名是压不挎汉王的。
之所以现在的长安百姓在听到冬落有诗作之后,便如此癫狂的原因,正是因此。
因为冬落的诗名太盛,所有人都想要瞧瞧,汉王他究竟是不是……浪得虚名。
如果是浪得虚名的话,他们虽不至于声名尽毁,可百姓们暗地里肯定少不了一番嚼舌根了,又会开始重新审视王爷那首《竹石》究竟是不是抄的这一个问题来。
毕竟无风不起浪。
冬落自然知道百姓心中所思所想,他之所以如此说,便是想在侧面回答一下百姓那个问题。
正面回答的话,若说那首诗他不是抄的吧!可他确实是抄的,哪怕那个人不在这个时空。
若说是抄的吧!那他在陈国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这点声望,怕是要毁于一旦了。
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了。
若说背诗,他还真的没怕过谁。
他要是把他记得的所有诗,五千年文化留下来的璀璨一股脑的砸下来,别说是这陈国的文坛了,怕是这神州大陆都不见得承受得住这一股轩然大波。
冬落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与你们好好说道说道,说说我积弊已久,积贫积弱的陈国,看看某些人究竟把我陈国治理得怎么样?”
冬落话里的某些人是谁,冬落虽未挑明,可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太傅范增。
围观百姓纷纷取出纸笔,准备在第一时间将汉王冬落的诗作记下来。
上一首《竹石》,可以说是养活了陈
国的造纸及制帛产业。
“本王于东林城见赤地千里,路遇一瘦弱农夫独笑于田垄之上,故作此诗。”
百姓们纷纷提笔,准备记念。
冬落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