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天涯孤客无归处,独对寒空诉寂情(1 / 9)

卷首语

《大吴通鉴?德佑帝本纪》载:“德佑帝萧桓夜览谢渊案卷宗,忆及其长子谢勉战殁于青木堡,次子谢明、幼女谢昭尚幼,子嗣单薄,不禁叹惜。然帝王权衡之下,念谢渊功高震主,遂借石崇、徐靖构陷之机,行制衡之术,命徐靖加速审讯,暗纵奸佞以压忠良。未几,石崇为京营所败,率残骑遁入深山,未及剿灭;徐靖为内应之事未露,其妹徐贤妃屡于帝前吹风,混淆视听,帝心愈乱。

史评:御书房之叹,非真怜忠良无后,实乃帝王心术之伪装。萧桓之算计,养虎为患,致石崇遁迹深山窥伺社稷;徐妃借宠干政,以柔媚之术惑君,徐靖内应之险未除,江山仍处飘摇。谢渊身陷诏狱,静置待决,被动承受构陷与暗流之险,此乃皇权专制下,忠良之悲,亦是中兴之困。”

寒星

寒星疏落夜如冰,霜痕暗结冷光凝。

天涯孤客无归处,独对寒空诉寂情。

寒星赋

夜深沉,寒星寥落于穹宇,恰似墨笺之上洒落银屑,疏密有致,却难掩其孤清之态。夜幕如冰,寒凉之气,砭人肌骨,仿佛一层幽冷屏障,将人间与星河相隔。

霜华潜结,于草木、阶石之上悄然蔓延。其形也,若雾凇之凝,似冰晶之聚,于暗夜中散发着幽微冷光。每一丝霜痕,皆为寒夜精心雕琢,如岁月镌刻的纹路,承载着时光的秘密。冷焰凝晶,寒星之光,恰似幽冷火焰,凝聚成晶莹之态,不似骄阳之炽热,却有着别样清冷的魅力,在无边夜色中,坚守着自己的微弱光芒,宛如遗世独立的精灵。

天涯羁客,远离桑梓,漂泊四海。其心也,如无根之蓬,随风流转,无所归依。栖身无凭,或宿于逆旅之舍,或息于荒野之畔。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寒穹,心中感慨万千。忆起故乡之景,亲旧之容,皆如梦幻泡影,遥不可及。明月虽同,然所处之地非故园,所伴之人非亲朋,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独向寒穹,倾吐幽情。寒星啊,你于天际冷眼旁观人间,可知羁客心中之苦?可知漂泊之艰辛,思乡之愁肠?每一次抬头凝视,皆盼能从你那清冷光芒中,寻得一丝慰藉,一丝指引。你是否能将我的思念,遥寄至故乡的土地,让亲人们知晓我的牵挂?

想那往昔,于故乡之时,阖家欢聚,其乐融融。春日里,共赏繁花似锦,蝶舞翩跹;夏日中,同纳清凉之荫,聆听蝉鸣;秋夜下,共品团圆之月,闲话家常;冬日间,围坐暖炉之旁,相偎相依。而如今,形单影只,独对寒星。故乡之景,只能于梦中追寻;亲旧之语,只能于回忆中回味。

寒星不语,依旧闪烁。它见证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或许在它眼中,人间的喜怒哀乐,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羁客而言,这漫长的漂泊岁月,却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寒穹之下,羁客的幽情,如潺潺溪流,无尽流淌。或有壮志未酬之憾,或有身世飘零之叹,或有对未来的迷茫,皆倾诉于这寒夜星空之下。

寒星虽寒,却也照亮了羁客前行的路。它让羁客明白,即便身处黑暗,即便孤独无助,也要坚守心中的希望。正如寒星在浩瀚夜空中,始终散发着自己的光芒,虽微弱,却不熄灭。或许有朝一日,羁客能踏上归乡之路,与亲旧重逢。那时,再回首这寒星相伴的漂泊岁月,心中定会涌起别样的感慨。而寒星,也将继续在夜空中闪烁,见证着世间的轮回与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情怀。

御书房内,烛火如豆,映得满室光影斑驳。萧桓身着明黄色常服,端坐于案前,指尖摩挲着谢渊案卷宗的封皮,那 “谢渊” 二字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沉重。他刚刚批复完户部的粮饷奏疏,目光无意间落在卷宗旁的一份旧档上 —— 那是青木堡之战的阵亡将士名录,首行便是 “谢勉” 二字,旁注 “谢渊长子,力战殉国”。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